2024年,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连续第4年组织实施重点改革任务“揭榜挂帅”创新攻坚。各“揭榜”单位对照任务要求,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为扩大改革举措知晓度和受益面,现发布部分创新成果,供学习借鉴。
济南市创新重点项目精准管理
揭榜单位: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工作措施:济南市依托工程审批系统,创新实施重点项目标签化管理,实现重点项目“精准画像”,进一步提升重点项目精准管理能力。
一是构建标签体系。在省级项目等级(省重点、市重点等)、项目类型(住宅、工业等)、审批进度(策划生成、施工许可等)、形象进度(正负零以上主体施工、二次装修等)、政策支持类型(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的标签体系基础上,济南市进一步细化,建立了10类一级标签、49类二级标签和58类三级标签,构建了相对科学完备的项目标签体系。
二是创新打标方式。赋予报建人员、审批人员、帮办人员不同打标权限,通过集中打标、动态打标、智能打标等方式,对项目标签进行新增、变更、删除等操作。
三是加强成果应用。结合“项目管家”帮办服务,在关键节点为重点项目提供主动服务,推动改革落实落细。通过线上系统分类推送、线下企业会客厅等方式,主动向不同类型项目精准推送惠企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工作成效:2024年以来,对4135个项目进行打标管理,实现184个省级重点项目全覆盖。通过标签化管理,先后走访600个省市区重点项目,解决问题1000余个。
滨州市规范租赁土地项目办理建设手续
揭榜单位:滨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工作措施:滨州市持续深化租赁土地办理工程审批手续改革,制定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合同(范本)》,有效降低履约风险,促进了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助力项目早落地、快落地。
一方面,出台办法强化制度保障。印发了全国首个《租赁土地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的实施办法》,明确投资人可利用租赁土地办理建设审批手续,打破了工程审批手续“谁的地办给谁”的惯例,形成了“谁用地办给谁”的新机制,填补了政策空白,推动了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
另一方面,优化服务完善改革链条。制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合同(范本)》,明确出租方和承租方的责任和纠纷解决方式,约定租赁到期后地上建筑物的处置方式,降低双方的履约风险。合同范本已经自然资源部、北京师范大学等专家审查,为企业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提供参考。
工作成效: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有38个项目利用租赁土地办理项目审批手续,盘活低效用地3191.41亩,总投资额103.3亿,拉动就业4500余人。
东营市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线上缴费
揭榜单位:东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财政局、税务局,垦利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工作措施:东营市通过系统联通和数据共享,优化再造缴费流程,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税费缴纳全程网办。
一方面,加强系统联通。结合工程审批系统数据共享标准3.0升级工作,根据在线缴费业务需求,梳理数据表单填报要素47项,提升工程审批系统“一张表单”功能。推动工程审批系统与省非税信息交换平台互联互通,开发数据接口,实时共享人防易地建设费、水土保持补偿费等非税交换信息(费源信息)、批复结果、缴费结果等业务数据。
另一方面,优化缴费流程。审批部门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完成相关审批后,系统自动将相关费源信息、准予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许可决定书、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准予水行政许可决定书实时共享至省非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单位通过工程审批系统获取缴费码并完成缴费,缴费结果即时共享到省、市工程审批系统。
工作成效:截至2024年底,已为国网山东东营垦利区供电公司高盖供电服务站等4个项目提供水土保持补偿费、人防易地建设费全流程线上缴费服务,要素信息填报量减少60%,有效减轻基层审批、业务主管部门非税交换信息采集工作量,提升信息采集准确率,保障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
临沂市创新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企
中介服务质效
揭榜单位: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沂水县、临沭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工作措施:临沂市深化中介服务提质增效举措,推动中介服务和项目审批“双提速”。
一是健全中介服务机制。出台《临沂市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职责、管理措施、政府委托中介服务等内容。绘制《临沂市工程建设项目中介服务指引图》,指导建设单位提前联系中介服务单位开展中介服务工作。沂水县研究制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促进中介服务机构诚实守信、依法履责。
二是升级中介服务“线上”应用。将中介服务事项嵌入全流程事项指引清单,系统可根据项目类型特点,自动生成全流程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已累计提供智能引导服务360余次。工程审批系统联通中介超市,实现中介服务成果由“一摞材料”向“一键调用”转变。临沭县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生成个性化中介事项清单二维码,方便企业扫码查询。
三是打造中介集成服务模式。通过联合体牵头单位统筹中介服务节点,跟踪任务进展,实现即时互动、及时响应。将中介联合体服务与“多评合一”、“拿地开工”相结合,建设单位同步启动多项报告编制,审批部门实行“一次收件、联合踏勘、一次评审、同步办结”,实现更多事项集成服务。
工作成效:组建21家中介联合体,累计服务了28个项目,中介服务文本编制用时平均缩短15天以上,服务成本平均降低20%。
(根据各揭榜单位提供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