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连续第4年组织实施重点改革任务“揭榜挂帅”创新攻坚。各“揭榜”单位对照任务要求,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为扩大改革举措知晓度和受益面,现发布部分创新成果,供学习借鉴。
青岛市创新实施联合验收全流程数字化
揭榜单位: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工作措施:青岛市围绕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通过优化联合验收流程,升级平台功能等措施,推行联合验收“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张表单、一份意见”,实现联合验收全流程数字化。
一是实施“一窗受理”。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及区(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工程建设项目联合竣工验收专窗”,推行各窗口无差别受理工程建设项目联合竣工验收业务。
二是实现“一网通办”。升级改造工程审批系统联合验收模块,推行联合验收线上申请、现场踏勘、部门联审等任务发起、验收意见汇总等全流程在线办理,实时共享办理流程、验收意见等信息。
三是推行“一张表单”。将规划、消防、人防、档案验收、竣工备案等事项纳入联合验收模块,实施“一张表单”管理,企业根据需求选择联合验收事项后,工程审批系统自动生产“综合申请表单”,关联历史数据,提升信息填报准确率和便利度。
四是推行“电子证照”。各验收部门出具验收意见后,工程审批系统自动生成带二维码的联合竣工验收意见书电子证照,企业取得联合竣工验收意见书的,视为完成竣工验收备案,无需单独办理。
工作成效:2024年,为1240个项目提供了数字化联合验收服务。通过实施联合竣工验收全流程数字化改革,验收时间比原来平均减少17天,提高了验收效率,节省了企业成本。
泰安市深化电子印章应用
揭榜单位:泰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肥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工作措施:泰安市深化电子印章应用,推进项目全流程数字化报建,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是完善系统功能。推行工程审批系统与统一身份认证、电子印章公共服务等系统互联互通,企业可在线申领、查询电子印章,申报业务时,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填写结构化表单,直接调用政务服务网中的电子印章服务,完成加盖和签署。
二是推行委托签章。法定代表人可以根据需要,按时间或项目等方式委托报建人员代为签章,审批人员可以在材料审核阶段,利用验签功能验证已加盖印章文件的合法性,确保签章的真实性和文件的完整性。
三是加强帮办指导。制作《电子印章领取及授权使用演示手册》,明确电子印章申领、授权、签署、验签等步骤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让企业一看就会,一点就通。线上建立政企互动微信群,线下组建项目管家服务团队,指导帮助企业进行电子印章的申请和签署,解答企业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工作成效: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从立项、规划、建设到竣工全流程的23个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电子印章应用范畴。2024年,通过电子印章及委托签章功能为20个项目办理施工许可、节能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等手续。
威海市推进工程规划许可线上线下融合办理
揭榜单位:威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荣成市、乳山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工作措施:威海市聚焦设计方案审查与工程规划许可审批“两张皮”、耗时长等问题,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推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一件事”的高效办理模式,实现工程规划许可线上线下融合办理。
一是整合审批事项。将工程规划、乡村建设规划、人防工程报建审批、标准地名、门楼牌号码预编等5个事项整合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一件事”集成办理,推行“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窗申请、同步审批”,填报要素由97项减少到40项,申请材料由15份精简到5份。
二是实行“一窗受理”。线上,将设计方案审查全面纳入工程规划许可审批系统办理,全流程网上流转;线下,将设计方案审查纳入政务大厅综合受理窗口统一受理,受理后分发至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审查。
三是提升系统功能。在工程审批系统开发设计方案联审模块,将住建、公安、教育、生态环境、水电气暖等市、区两级共计98个部门全部纳入联审范围。设计方案受理后,规划部门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分发各联审部门,联审部门2个工作日反馈意见,由规划部门汇总,统一出具审查意见书。
工作成效:公布了工程规划类许可事项要素、申报、审批、结果4本标准化手册,已为全市1000多个项目提供设计方案联合审查,工程规划许可“一件事”5个事项集成办审批时间由70个工作日压缩至12个工作日。
聊城市全力推动高效办成道路挖掘修复
“一件事”
揭榜单位: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城市管理局、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聊城市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部
工作措施:聊城市从改革者和企业双重视角出发,持续优化城市更新工程涉及的道路挖掘与修复审批流程,实现高效办成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提供制度保障。制定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实施方案,编制“一件事”服务指南,将外线接入工程涉及的城市绿地树木审批、排水许可、信号灯迁移、公交站牌迁移、路灯迁改、市政设施建设类审批等整合为“一件事”集成办理。
二是打造系统模块,线上集成办理。在工程审批系统增加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模块,将涉及的事项统一纳入模块管理,引导企业根据需要“点餐式”选择集成办理事项。通过数据共享将申请材料由45份压缩至平均5份。
三是组织联合勘探,同步出具意见。推出“事项整合、多勘合一”的联合勘验模式,审批部门牵头组织自然资源、住建、公安、园林市政等多个部门对项目进行“一站式”勘验,现场形成意见,一次性告知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整改建议,审批时间由20余个工作日压缩至不超过3个。
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为81个项目提供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服务,审批时限由11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有效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
(根据各揭榜单位提供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