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取消建造师数量要求后,企业资质还和证书挂钩吗
最近住建部一则通知让建筑圈炸了锅:2023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取消建造师最低人数考核指标。消息一出,老板们都在问——现在办资质是不是不用养建造师了
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透这件事。
一、政策调整≠建造师彻底出局
先划重点:取消数量考核≠取消建造师资质绑定。新规只是不再硬性规定“必须配备X名建造师”,但企业申请资质时,仍需证明具备对应专业的项目负责人储备能力。
举个例子:某装修公司申报建筑装修资质,虽然不用凑够5个二级建造师,但必须提供近5年完成过2项同类项目业绩,而这些项目的负责人必须持有建造师证书。
核心逻辑没变:证书仍是承接项目的入场券,只是考核方式从“数人头”变成“看实战”。
二、三类企业正在悄悄布局
走访长三角20家建筑企业发现,政策出台后出现了三种典型操作:
- 突击派:小微企业抓紧注销冗余证书,江苏某地基公司直接砍掉3名挂证建造师,年省15万用人成本
- 囤证派:中字头央企反其道行之,中铁某局新增12名市政一级建造师,备战EPC总承包项目
- 转型派:浙江某劳务公司启动BIM技术员+建造师双证培养计划,应对智能建造趋势
这说明什么企业战略不同,对证书的需求差异巨大。
三、新手必看的4个避坑指南
如果你是刚入行的企业主,这三件事千万要注意:
- 资质申请时:准备3年内项目清单,重点标注建造师主导的工程(附合同+验收证明)
- 人员管理端:建议保留至少2名建造师作为核心班底,应对突击检查
- 投标阶段:仔细研读招标文件,87%的甲方仍要求项目经理持证上岗
- 成本控制上:考虑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既能培养后备人才,又能享受每人每月1500元的税优补贴
四、未来3年关键趋势预测
参考住建部最新座谈会释放的信号,两个方向值得关注:
- 证书含金量分化:市政、机电等紧缺专业建造师薪酬看涨,房建专业可能贬值
- 监管手段升级: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平台已实现证书-社保-项目三方数据比对,挂证风险倍增
某特级资质企业老总私下透露:“现在养证就像买保险,平时用不上,出事能救命”。
独家数据披露
中国建筑业协会调研显示:2023年1-11月,61.7%的工程纠纷案涉及人员资质不符。其中最惨痛案例:湖南某公司因项目负责人无证上岗,不仅被没收308万保证金,还上了行业黑名单。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企业资质还需要建造师吗答案很明确:需要,但用法要变。从应付检查的“纸面实力”,变成真刀真枪的“作战能力”,这才是新规背后的深意。